我特别高兴来参加这个会,昨天到会以后,很多同志说黄艳同志谢谢你来参加这次会,其实需要说感谢的是我,我特别感谢这个会、这个平台、这个想法的发起者、倡导者和承办者、参与者,大家知道现在不缺论坛,也不缺行业的各种日常工作,昨天我听到石楠同志跟我说,我们特别缺有一群特殊领域大家共同的责任方、共同的具有价值取向的一群人,能够有一个组织提供这样的平台,平台对于现代社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陈刚书记可以把一个货运帮的平台搭得这么有声有色,就是平台的作用。所以,在现代社会里,网络不光是电子网络,它是一群人做一件事的平台事关重要。所以今天的会非同一般,它不止是每年开一个会,它是一个制度,大家都是志愿来参加这个峰会,来参加这个联盟组织的,这个联盟其实就是一键式的,分享经验、分享资源、分享人才、分享想法,这是无价的。所以,要感谢这个行业的主管部门,我今天代表这个行业的主管部门谢谢贵阳市委市政府,谢谢贵州省委省政府,谢谢在座的主办单位,谢谢后面参与的专家和镇长们,其实最关键的是镇长们,谢谢大家!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件事,我也特别祝愿今年开好这个会,明年、后年继续开好的同时,希望这个平台越做越大,越做越丰富,越做越有效,越有价值。
我很羡慕陈刚同志,给他这么轻的任务,致辞就是两句话,给大家说个祝愿就行了,石楠同志说我是行业主管,那我说什么,我压力很大。刚才听到共识我觉得我没什么好说的,想说的事都在共识里了。但是既然来了,我也从行业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几点希望,很肤浅,因为我比陈刚书记还差点儿,我在北京工作了三十年,特别不好意思的说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来贵州,可能是我全国最没跑到的一个地方,所以我还得来,以后还得多来,看看贵州的发展,贵阳的发展,这几年贵州、贵阳在全国无论是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转型期间的各种创新和探索,在全国都是值得称道的。
他们给我的题目是《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大家知道从八十年代开始我们就开始做不同的各类的保护规划,最大的工程在台底下做,一会儿单霁翔同志来讲。真正关于古镇、名镇的保护是2003年,到现在已经是第六批了,现在正在组织第七批,已经有250多个全国各地的古镇。看到这张分布图,其实可以看清楚古镇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2000年从农耕文化发展过来以后,其实是我们很早城市化的第一步台阶。首都可以建城,各种省可以建城,我们有很多城,但是镇是农耕文明到一定阶段的聚集,所以大家从这张分布图,250多个镇的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分布最密的是人口最密、农耕文明最发达的地区,包括川渝、江浙、贵州、安徽等等,这些地方有大量大量有特色的城镇、小镇。所以名镇反映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以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它的文化的积淀,以及生活方式的积淀,反映出来就反映在物质空间所存在的舞台上,有建筑的风貌、艺术以及各种形态等等。所以我们要分特定的区域的话可以分成这么多区。
从功能和形成的成因来看也很有特点,有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商业的名镇,有类似于今天的青岩有点军事化的城镇,还有手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像丝绸、养蚕、铸铁等等,还有生活方式的名镇,还有近现代的革命名镇等等,我们可以从功能和成因上来分析。
咱们国家这几年来法律系统也在不的完善,两部法、一部条例都直接规定到了历史文化名镇如何保护和发展,我想跟大家讲一点浅显的背景。
第二,想跟大家谈一点名镇的重要意义。
大家都感受到我们对于历史名镇的认知和感情不断的在强化,不断的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发现它们越来越正规,尤其到十八大之后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式在发生转变,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有人把从建国时期到现在分为五或者六个发展阶段,今天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家知道2014年到现在各种中央会议都在强调历史文化,北京人永远记得2014年2月24、25日,在视察南锣鼓巷的时候就提出来一些要求,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我们真的要像保护生命一样的保护这些文化,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民族可以把几千年的文化延续到今天,这是我们今天能够继续强大的根源。2014年10月总书记召开文艺座谈会上专门强调文化自信的问题,2013年年底中央新型城镇化的会议上,总书记大篇大篇的文章讲城市特征、发展民族记忆、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在去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也是不惜篇幅的讲管子怎么造城的,老祖宗怎么对待天人合一的造城原理的,我觉得再讲也讲不过总书记这么细。所以克强总理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今年联合国人居三大会上,又同时召开了“城市日”工作的一个会,会上住建部部长陈正高(音)同志两次代表中国作了承诺、作了宣言,其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适度发扬、继承、开发,这是代表中国在向世界发出的承诺。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我们的转型已经涉及到发展方式的转型、目标的更正、观念的更新,今后在发展过程中更要注重文化,更要注重生态,更要注重民生,更要注重特色。所以我们过去把现代化给一个标签成为高楼大厦,速度叫国际化。但是国际化最根本的地方是置于本土,置于本土的国际化才是真正的国际化。
在转型中我们重新要认识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意义,首先要知道古镇是整个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中国文明史上从农耕文化积淀到城镇、到城市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这个节点现在是个活化石,怎么能够保护好,同时还要用好,这是摆在我们今天联系到民族文化自信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这个载体关键是它有过去,它有现在,它也是未来,怎么把时间的轴向串起来,是我们今天在座的同志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怎么珍惜过去留下的?怎么面临今天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还有困难,怎么能够给后人负责任的交代一个有历史的传承,这是我们今天在座的包括各位镇长、领导、专家们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光用专业的角度来讲是苍白的,它必定是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动力,活生生的利益以及活生生的期待,这些东西都放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所以这个课题提出来给大家,没有答案,只有分享,只有探索。
现在这个舞台也被大家认知到它的价值,价值背后还有价格,跟经济套上了。经济要有特殊的平台,过去觉得很多东西是障碍,现在看来它们都是瑰宝。这个经济舞台怎么用好原来的老东西,怎么把老东西的文化价值加倍的用在经济活动中,把价格翻倍?这是一个智慧的活,也是一个能力的活,也是一个长远、近期怎么能够协调好的能力,我觉得这个能力我们过去遇到,现在遇到,今后还会遇到。
还有就是名镇、古镇在新型城市化的发展中,它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补充。过去讲中国的城镇化、城市化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世界范例,它有特大城市、超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小城镇,其实古镇在这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的瑰宝,这个瑰宝什么都不属于,它是特殊的。在新型城镇化里面,它到底发挥什么作用?包括它怎么能够承接城市化的任务,怎么能够承接发扬文化的任务,它的任务跟其他的城市、城镇是不一样,这个大家要知道,当地的大政府、小政府包括镇长们,你们手里的是不再生的瑰宝,它跟其他城市是不一样的,它不是越大越好,它是怎么特色发展,保住文化,所以新型城镇化这是一个特殊的舞台。
第三,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的经验和做法。
我不善于讲这个,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北京生活了30年,很多历史保护任务非常重,现在在重新认识郊区镇的历史特色和它的价值。但是比起其他的省和市还是落后,所以其实我不适合讲这个经验。但是我的同事给我做了这个PPT,我就点一点。比如最早大家知道的周庄镇,我八十年代就去过,起得早,发展到现在也非常良性。他们说这里的规划做得好,但是光有规划不足。周庄发展到30年,算是一个周期,这个周期翻过头来再看经验是什么?教训是什么?我觉得要在这个平台上好好跟大家分享。
还有四川的赵化镇,他们说赵化镇最大的事就是用好各种资金做基础设施的保障,其实这是一个里子工程,我们再做地面上的工程,再做招商引资,再做各种旅游的开发,最关键的条件就是基础设施。我刚才听到共识里头说到基础设施、消防、安全、便民的公共设施这是最强的工作,所以说赵化镇的基础设施做得早,现在国家的投入也比较大。怎么把各级政府的资金能够很好地统筹起来,关键是用在哪里,这是最大的责任。
腾冲的和顺镇,据说法制在先,这是一条最关键的基础工作,无论是我们通过商业、企业来运作这个古镇下一步的发展和保护,还是政府自己组织或者是从下往上,居民自己组织,无论怎么样,一定要有法规、法律的支撑,这是底线,规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么做。只要这个有了,下面的发展模式都是敞开的,我们可以每个阶段不同的探索,每个镇不同的探索,但是法律法规一定要做好。
乌镇,大家知道乌镇非常有名,他们还托我去把陈向宏(音)请来,他是个名人,亦官亦商,乌镇做得非常有声有色,跟世界联起来了。但是重要的是得有一些人,无论他是政府身份,还是企业身份,得有一个或者一群人,这些人把古镇当做自己的事业,当做自己的使命,不是在于今天怎么样,他要为未来负责,为过去负责。所以只要有这些人,我觉得就是新生力量,就是我们活化今后这些古镇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人才支撑。我前两天也接触了几个镇长,我觉得你们真的让我敬佩。我特别说,无论是陈刚书记,还是省里的领导,一定要给这些古镇配有这样有责任心、这样把这些东西当作自己终生事业干的基层干部。
青岩镇,这里更没有资格说,因为我今天早晨就15分钟转了转,我被它迷住了,肯定还有很多困难,但是起点不错。如果这里作为永久的峰会的论坛,我希望我能经常来,经常能够看到它的发展、它的保护,我这里留下的只有期待。
我已经听到刚才的共识里面把我该说的话都说到了,现在所有的镇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取得一定的成绩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就是你不去动它,静态保留,它会有自然的物质消亡,这也是一种破坏,这种破坏是非常严重的。还有建设性的破坏,就是拆旧建新的破坏,这种破坏更不可宽恕。最后我们觉得还需要很多的保障要做,我已经听到了很多基层领导干部的呼声,比如资金的缺乏、资源的缺乏,包括标准和法规的缺乏,我也很惭愧,在北京做工作的时候也发现老城里面做基础设施我们缺东西。所以我的同事在这儿,我们今后要帮助大家解决这些困境。
再简单的提提他们给我的七个原则要求,其实都是废话,你们都认识到。
一是落实政府责任,强化依法管理。他的主责很多时候是无限的,我们要往有限的地方做,知道红线在哪里,无非就是制定好规划、法规、规则,研究政策、策划、实施,创新机制体制和管理体制,统筹公共资源的使用,组织调动居民参与、搭建多方参与的平台,把握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适度关系。
二是发挥居民作用,改善生活条件。建议以居民为核心的保护和发展目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居民的获得感。率先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防灾安全等条件,改善人居环境,让居民体面地生活。提高名镇居民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水平,提高文化自豪感。鼓励居民主导和参与历史文化传承的活动。
三是注重规划先行,加强实施监督。编制保护规划,强化管控底线。
四是坚持保护优先,做好保用结合。鼓励市场和社会积极参与历史文化名镇合理利用,扩宽资金来源渠道,支持适应其定位和特色的新经济形态,新产业类型和新投融资体制建设。科学确定功能定位,平衡好保护和适度开发的良性关系,防止过度商业化,避免破坏整体文化氛围。
五是创新治理模式,吸引社会参与。治理模式也是平台要分享最关键的一件事,过去我们开各种研讨会以专门为主,这个平台一定是当事人为主。为什么?只有大家才知道问题在哪里,难点在哪里。过去专家站着说话有点不腰疼,我自己也不是这个行业的,大家也把我当成专业干部。以前说规划是不可移动的,这是原则,这个不能动。但是怎么用好它?专家出不了太多的建议,因为这是每天都在活生生发生的事。这里面无非就是几个关系,一是政府做什么,二是企业和社会做什么,三是居民做什么,发挥什么作用。我们在前门东政府把居民全部迁干,迁了2万多人出去,这些房子到现在为止10年了不知道该干什么,干什么都有问题,干什么这个商业总是起不来。但是我们现在改打法了,这也是一个凑巧,以前是整个让企业进来,后来觉得不能这么干,就把企业清出去了。后来用了一个长期的贷款,因为这些都是宝贝,以后都是价值连城的,但是需要10年的过度和培育。干什么呢?北京有个设计周,也就是刚刚五年。我们做了几个设计,建了几间房,没买人家的,建了几间房,租了几间房,青年建筑师过去了,就给它打造,觉得这儿挺好的,那就拿来做自己的服装展示或者工艺品展示吧,就这几间房,当地政府修地下管道。三年下来,老百姓看到了每年十月份的设计周非常有声有色,坐不住了,就拉着政府主管部门和操办者把设计师都引进来了。所以整个社会治理结构发生了变化,就是居民参与了,社会进来了,很多年轻的建筑设计师都过去了。最近有一个奖,发给张科(音),一个国际大奖。什么东西?就在那个胡同里修了一个特别糟糕的院子,我们叫“三级跳”,就是胡同的标高比院子的标高高出4个台阶,它修得非常有特色,所以获奖了。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全世界的转型也在这儿,全世界对建筑、规划的转型也是这样,过去用明星建筑师,CCTV等巨无霸建筑,现在都在渐渐转型。全世界的转型都往文化、本土和社会化转型,这是大的转型。社会的力量一定是多的,不同的,一定不光是钱的事,他一定是各种想法、各种主体要全方位参与到古镇保护发展上来。没有结论,只有参与者越多,我们生发的方向越丰富。
六是推广适用技术,加强人才培养。怎么解决房屋的安全问题,消防问题,今天我跟大家保证,这个火交给地方主管部门,住建部也领回去,给大家适度的空间让大家自己探索。
七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文化自信。昨天我还跟小朋友们说宣传力度其实就是两件事,一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宣传特殊的文化、特殊的魅力,二是要好好学习,单霁翔同志这几年把故宫做这得这么有声有色,把一个腐朽的、皇权的,在文化上又是最大的国宝、瑰宝的实体,用这么现代的手段和文创手段,他现在已经每年可以挣10亿了。
我要说的就这么多,祝愿这次会议成功,祝愿这个平台越做人越多,越做主意越多,越做分享的经验越有用,谢谢大家。
多彩贵州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20010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2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