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文化

十大考古进企业 |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追”考古?

2023/05/24 作者:应腾 稿源: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应腾 王华)5G网速,通达全国、连接全球,在“黑科技”赋能生活,数字产品迭代更新的今天,可能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还要“追”考古?

  5月22日,“工作进展最慢”的考古,和“网速最快”的中国电信进行了“一场跨越1400年的遇见”,用最新的发掘成果,回答“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追’考古?”

贵州考古首次“进企业”科普最新考古成果

  这是贵州考古第一次带成果走进企业。

  “强国讲堂·十大考古进企业”活动,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电信贵州公司主办,中国文物报社、学习强国贵州学习平台、多彩贵州网协办。

文化自知才能文化自信

  相比以往“进校园、进乡村”,考古成果进企业,宣传“打法”是什么?

  连环招,组合拳。

  在95分钟的互动讲座中,中国考古学会理事、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大松山墓群发掘领队周必素,以《一场跨越1400年的遇见》为题,向大家分享“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发掘与收获。

考古讲座,使公共考古从单向传播变互动交流体验

  期间,周必素带着大家先看拿下“十大”现场视频、再看通俗易懂的《软萌的硬知识——一起考个古》漫画,最后用大量高清出土文物图,揭秘大松山墓群“挖了啥”,并留出互动提问时间,满足大家对考古的一切好奇心。

  “提到贵州考古,很多人会问‘贵州有什么可挖的’?我们大松山墓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就以考古材料印证,贵州自古以来并不是蛮荒之地。以墓群所在的马场镇就可看出,黔中地区是贵州文化荟萃之地。”周必素说。

95分钟讲座,抖干货、抛亮点、炫宝贝,也回答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与其说考古像“开盲盒”,不如说考古是“架桥梁”。

  在近百页PPT展示中,大家看到贵州考古人的拼劲、狠劲和较真劲。

  “我们用不到10年的时间,以8个十大、一个田野考古一等奖这样实打实的奖项,给了‘贵州有古可考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周必素的这句话,引来全场自发鼓掌,也让大家踊跃提问,在线“考古”。

现场提问不断,让考古“独乐乐”变“众乐乐”

  考古是什么?

  “考古在解决历史问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考古工作就像在历史长卷中钉下一枚枚坐标,帮助我们厘清文化脉络。”

  考古恐怖吗?

  “考古其实没那么恐怖。考古也不是简单的挖宝,评‘十大考古新发现’并不是看谁挖的宝贝多,评选首先关注学术性,以及对研究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等问题能不能够有所帮助,这个过程是严肃的。”

“重视公众参与”成为近年来考古发掘项目的新趋势

  从“出圈”到“回归”,贵州考古更在于回归社会大众,进而进行“融圈”。而回应社会关切的考古讲座,也成为公众文化活动和文化享受的一部分,并由此回答——“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追”考古?”

  “有了文化自知,我们才能有更强的文化自信。”中国电信贵州公司团委副书记邬妤娇告诉记者,考古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频频‘出圈’的贵州考古,让我们对探索贵州文化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也让我们第一次系统了解考古工作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整个讲座十分有意思,非常有意义!”

中国电信贵州公司对讲座进行在线直播

  当考古学者带着成果走进公众视野,改变了此前考古界“润物细无声”的状态。

  “惊喜,意外。”对于第一次走进企业传播贵州考古成果,让周必素没想到的是,“企业职工对考古的兴趣如此浓厚,对考古的关注度也更高,提问的角度很‘刁钻’。”

  前所未有的尝试,带来前所未有的热度。接下来,贵州考古将继续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以线上“云上考古公开课”+线下“强国讲堂”“移动考古课堂”模式结合,打造无边界考古课堂。

  一审:郭邱磊

  二审:田钰琳

  三审:张 超

多彩贵州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20010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2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